当前位置 :  首页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孔子思想研究的新成果——评《“哀公问孔”与孔子晚年思想研究》

日期:2024-11-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年11月18日                      作者:孔祥军                     编辑:齐芳 丁鹏翔                      关注:[]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古往今来对孔子及其思想展开研究的学人可谓前后相继、代不绝人,研究成果也是汗牛充栋、蔚为壮观,要在如此深厚广阔的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脱颖而出,可以说是极为困难的事情。2023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秦飞副教授的《“哀公问孔”与孔子晚年思想研究》,该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是近年来8波比分_8波足球比分_手机版官网:孔子研究方面值得关注的优秀学术成果。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自卫返鲁,其年孔子六十八岁,历来学者通常以此年作为孔子进入晚年时期的标识。学者们对孔子晚年思想的研究,多放在孔子整理“六经”等文献以及相关教学活动上,并未充分关注孔子这一时期的政治活动,特别是其与哀公之间的对话交流。归鲁后,鲁国国君哀公十分敬重孔子,奉其为“国老”,经常就国家治理等问题向孔子请教,这些珍贵的对话资料被称为“哀公问孔”材料,通过这些对话资料管窥孔子晚年思想是该书的主旨。

该书作者搜集整理了大小戴《礼记》《左传》《论语》《韩诗外传》《史记》《孔子家语》《荀子》《孔丛子》《新序》《说苑》《韩非子》《庄子》《尸子》《吕氏春秋》《论衡》等先秦两汉典籍中的“哀公问孔”资料,并爬梳了出土的先秦秦汉简牍和敦煌文书等文献,在上博简《鲁邦大旱》、八角廊汉简《哀公问五义》、双古堆汉牍《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时》、俄藏敦煌写本《孔子家语》等,从中找出直接相关的出土文献记载。该书作者将搜集的73条3万多字的材料,归纳为“沐浴请讨”“五仪之教”“为政以礼”“取人之法”“守国之道”“舜冠何冠”“最贤之君”等32个主题,从而展现出了“哀公问孔”的文献图景:

涉及“哀公问孔”的各类文献资料的记载文字很多都相同或相近,这表明流传的文献书籍在史料上有着共同的来源,而这些记载最初应是鲁国的史官、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孔子自己、“时人”口耳相传以及后人附会而来。

从数量上看,“哀公问孔”材料中来自《孔子家语》的最多,经过对同一主题不同文本的对比和校勘,该书作者认为《孔子家语》的文本记载古朴、完整,应更接近对话材料的原貌,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也为《孔子家语》的信史地位提供了佐证,大大丰富了孔子研究的文献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孔子家语》保存相关材料最多,但并非全部囊括,所以要充分重视其他文献记载的补阙作用。

之所以“哀公问孔”材料在不同典籍的记载不同,该书作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所据文献本身在流传过程中已有遗失损耗,在传抄过程中存在脱误和增损;第二,汉人编撰史书时带有作者意图,为表达编者个人意愿,会对流传记载加以改窜;第三,写定典籍在流播时,也存在后人据他书进行修改的情况。

该书较早地将“哀公问孔”作为研究孔子晚年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为全书进行孔子晚年思想研究提供了新材料。通过对集中呈现孔子晚年政治思想的这批史料进行整理挖掘,丰富了对孔子晚年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我们知道自从现代学科划分以文史哲替代传统经史子集之后,对于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就走上了日益精细化的道路,造成的结果便是对各类具体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宏观性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则留白较多。

该书作者将“哀公问孔”这一具体问题作为重要考察单元,并尝试对“孔子思想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等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思考,进而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界一般以“仁也”概括孔子思想的核心,即孔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那么,今天又如何来历史地认识“仁”的本义呢?当今学者反复讨论,也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孟子早就说过“仁也者,人也”,仁就是人。对此,该书认为对“人”的重视,构成了孔子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底色,即孔子进行政治思考的着力点首先是“人”,最终落脚点也是“人”,在此起点与终点之间,孔子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回答“人之为人”这个时代课题,把握住这一点就容易理解孔子思想的本质了。

在此认识基础上,该书借助“哀公问孔”材料梳理出孔子晚年政治思想中的两大重要观点:“为政在人”的人才观和“取人以身”的贤君观。这使我们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孔子十分重视国家治理中“人”所发挥的作用,认为“人”实质上决定了一国政治的成败。因此,前者强调为政者应注重对自身修养的锤炼,并注重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是“为政在人”的要旨所在。后者则提出为政者重视自身德行修养的意义在于对他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由此自上而下百姓也会受为政者德行力量的感召而积极效法和作为,最终实现垂拱而治的效果。

(作者系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相关链接:https://www.cssn.cn/zx/zx_rdkx/202411/t20241118_5803688.shtml

上一条:【秦皇岛Plus客户端】给未来插上梦想的翅膀——2024京津冀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展侧记

下一条:【秦皇岛晚报】河北首金!东大秦皇岛分校在全国大赛上获殊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