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正文
【湖北日报客户端】东北大学民族学学院师生赴来凤县进行田野调查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谭雯心)7月至8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师生在来凤县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田野调查工作,重点调查了来凤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凤头姜,助力乡村振兴,为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此次田野调查由东北大学龚志祥教授带队,以东北大学民族学研究生为主组成调研组,与来凤县人大产业调研组一道深入来凤县的3个凤头姜主要种植区:翔凤镇、绿水镇、百福司镇,走访种植凤头姜的农户共51户、凤头糟姜手工作坊38家、凤头糟姜食品加工企业5家。本次调查在来凤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获取了许多8波比分_8波足球比分_手机版官网:凤头姜种植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调研组成员、东北大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谭雯心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头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进行了人物专访。
来凤凤头姜历史悠久,因形状酷似“凤凰头”,得名为凤头姜,其生产加工的历史文献可追溯到清代同治年间,民间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忆更加久远。1998年,来凤县凤头姜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成为全国第一个原姜“绿色食品”。凤头姜表皮黄白,纤维少,辛辣味浓,大量用作加工成风味独特的腌姜,主要销往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武汉市,重庆市,湖南省的张家界、常德、吉首等周边城市,市场定位为居民礼品消费和旅游休闲食品消费。凤头姜的生产工艺,蕴涵了来凤县各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武陵山区传统泡菜工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奇葩。
调研期间,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师生还受邀参加2023年8月12日举行的“2023年湖北省来凤县绿水镇第二届凤头姜‘绿水青山·姜绘更好’推介会”。据悉,绿水镇作为凤头姜的核心优质产区,其凤头姜种植面积每年约5000亩,亩产超8000斤,初具产业规模,大大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近年来,来凤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凤头姜、藤茶等一批区位优势和区域特点明显的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师生们在本次为期一个多月的田野调查中,认识到来凤县必须充分发挥“凤头姜”的品牌优势,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发下游产品,完善产业链,实现产业兴旺,村民致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以校地共建的来凤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探索高校服务地方的路径,赋能乡村振兴。据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学院已经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调查研究多年,扎根民族地区,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摆手舞传承、传统建筑等方面开展田野工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相关链接
湖北日报客户端
https://news.hubeidaily.net/hubeidailyshare/#/news_detail?w=1693815271502&contentType=5&contentId=1772609&cId=0&v=169381527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