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正文
【人物】下得苦功夫 方得真学问——访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卞晨
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从懵懂少年成长为坚定从容的科研人,他始终心无旁骛、潜心向学,以持之以恒的耐力和韧劲,直面前路未知的困难与挑战。连续三年获得东北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攻读硕博学位以来累计发表13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入选环境学领域ESI全球Top 1%高被引论文……他就是8波比分_8波足球比分_手机版官网: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卞晨。
初心与求索:兴趣是前进动力
2016年9月—2019年6月,卞晨在东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硕士期间,我跟随初钊鹏教授做科研项目,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卞晨回忆说,这些科研成果给予他很大的成就感,也让他对经济学研究产生很深的兴趣。他越发觉得,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快乐的事情,能够将自己思考的观点系统地整理成文章供其他学者阅读和引用,是一个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
“读博既是梦想,也是兴趣使然。”2019年9月,卞晨开始攻读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从事高级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在高级宏观经济学领域,可以说当时的我处于‘小白’阶段,所以我必须广泛读书、努力学习,迅速追赶上来。”卞晨一边通过人大论坛的公开课等网络资源自学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一边广泛阅读文献掌握该领域的科研进展和学术前沿,最终,他将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锁定为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
“我关注到学术界对经济结构的研究较为缺乏,所以,我把研究创新视角放到财政政策的总量与结构两种效应的研究上。当把开题报告发给导师后,导师对我的思路想法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让我非常振奋。”卞晨说道。
钻研与探索:科研是厚积薄发
对于卞晨而言,学术研究的起步或许是枯燥艰难的,但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越深入,越想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他说,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是做不成科研的。在漫长的学术研究道路上,要做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的人,保持持久的定力、毅力与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产出科研成果。
近期,卞晨在国际环境学领域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中科院Top, JCR一区)上发表的论文,入选环境学领域ESI全球Top 1%高被引论文。该论文以“How can public participation impro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hina? A policy simulation approach with multi-player evolutionary game(公众参与如何改善中国的环境治理?一种多主体演化博弈的政策模拟方法)”为题,讨论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果环境治理主导权由“政府”向“公众”转移将会对环境政策效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他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三年的打磨和钻研取得的成果。
针对论文的创新点、模型模拟等方面,卞晨不断思考,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最后,他结合国家2020年印发的《8波比分_8波足球比分_手机版官网: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采用中央政府机制设计+地方政府、污染企业和公众参与的非合作演化博弈方法,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各主体之间的策略互动进行政策模拟。政策模拟表明,在机制设计的充分支持下,公众监督和积极行动能够显著提高环境治理效能,可以实现预期的“美丽中国建设”善治目标。
奋斗与前行:态度是成功秘诀
钻研学问要有“较真”的态度,需要刨根问底,把知识点搞明白、研究透。一次,他在阅读《财贸经济》杂志中的“政府基建投资的财政乘数: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一文时,对其中一个乘数公式的编程细节不是很明白。于是,他不断查阅文献,还向作者发起了邮件求助,“好在得到作者的e-mail回复,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心里才踏实了呀!”卞晨笑着说。
对待科研,卞晨总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他说,科学的灵感可不是坐等而来的,必须有大量文献的积累和对文献的梳理总结与深入思考。阅读文献和学习基本理论就像打地基,地基越扎实、越牢靠,科学大厦才能建得高。
埋头于桌边案头,一坐就是一整天;攻克一个学术难点,交织着无数次的肯定否定与推翻重来。科研工作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有的是长年累月的“冷板凳”和锲而不舍的“苦功夫”。因兴趣而热爱,因热爱而坚持。如今的卞晨目光愈发坚毅,脚步也更加笃定,他说:“国之所需,我之所向,我将学以致用,迎着时代的浪潮,以奋斗之笔谱写青春华章。”
上一条:【人物】敢于跳出舒适圈 激发更多创造力——访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魏婷婷